您的位置:首页 >
NEWS

环保“高投入”,“低产出” ——铅酸蓄电池企业将向何处去?

发布时间:2016-09-13 16:33:14

编者按:

    “清晨,我追赶着第一缕阳光,呼吸着第一口清新的空气,行走在熟悉的街道,偶尔还会咬几口面包,享受着片刻的自由。”若是在十几年前,看到哪篇文章中出现这种句子,笔者都会觉得老土,丝毫没有新意,但如今每当看到这样的表达,笔者都会仔细读下去,想一探究竟到底是什么地方,空气能洁净到让人们放心在大街上吃面包、恣意徜徉。

    每次想到这里,都不禁苦笑,从什么时候开始,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竟然变得如此奢侈,甚至奢侈到只能想,却看不见、摸不到、也感受不到。环保竟成为了一种理想,全人类共同的理想。因此任何在环保方面的投入,都不是无用功。铅酸蓄电池行业更是如此。

因为有污染,所以要治理,治理就会有付出,这种付出不仅是对未来的负责,更是对因污染而逝去的一切美好的悼念。如果将环保资金的投入看作是对人类文明的拯救,那么这种产出将会使你感动、哽咽。这一期的特别策划,就带领您一同探索铅酸蓄电池如何拯救人类文明,搜集旅途中的每一次感动。

 

正文

    环保:人类永恒的命题

    铅酸蓄电池的污染问题被一再提及,甚至到了被“妖魔化”的程度。这种污染主要存在两方面:极板生产和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因此企业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也多是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极板的生产是铅蓄电池生产的污染源头,也是国家环保整治的重头戏之一。因此在这一环节的环保投入尤其重要,从企业自身角度来说,要花费大量资金成本才能达到新《环保法》的要求。如今,距离铅酸电池污染治理提上日程并加以实施已有众多时日,行业内众多的企业均已实现极板生产环保设施的配备。

    企业自身的榜样作用对行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但目前距离行业整体彻底规范整治还存在一定距离。一直以来,铅酸蓄电池企业利润微薄、污染问题饱受诟病都与躲在暗处的三无作坊的不正当竞争、非法生产有着直接关系。一些三无企业,由于没有相应的环保投入和环保设施,加之极板加工设备落后,工艺粗糙,极板加工费每吨仅需300 0元,远低于正常成本,而这些极板大多流入到非法的地下工厂,经组装后的蓄电池大量流入市场。同时,由于大部分地下非法蓄电池生产企业不提供票据、没有环保成本和社保费用,总体的生产成本更加低廉,其产品的价格也会远远低于正常的市场价格。而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从电池标识上很难看出产品是否合法,往往会被动接受零售商的建议而购买非法厂家的产品,形成安全隐患。非法铅蓄电池地下工厂的“死灰复燃”,不仅严重冲击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也加大了环境污染的风险。

    这种不正当的竞争挤压了正规企业的利润,加之环保的高投入,使得部分企业有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感觉,这其中更是有无奈,有沮丧。有的企业在环保设备更新、技术革新,开展机器换人、提升装备、改进工艺等方面的投入要数亿元,在正常上交各项税收等支出费用后,折合运营总费用相当之高,产品的售出价格也要比非法工厂的产品价格高出15%到20%,这必将促使企业在市场上处于极其不利的被动状态。而在整个铅酸蓄电池大环境都不甚乐观的情况下,这种被动不仅对企业自身发展不利,对整个行业的整合提升更是一块明显的短板。

    由此,我们看到,正规的铅酸蓄电池企业在环保方面的压力并不是存在于治污环节,更多的是在环保投入带来的产出持续增益上面。没有利润,这种投入从经济上就几乎看不到产出,如果这种窘境一直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可以推测,未来或将演变成整个行业的崩塌。

    极板生产环节的环保投入已是见利甚微, 而在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环节的产出更是捉襟见肘。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下,行业内一时间涌现出众多有责任的再生铅企业,将废旧铅酸电池的回收利用作为己任,然而现实却给他们的环保热情泼了无数次冷水。再生铅企业亦是陷入了困难重重的境地。

    国内再生铅行业面临的困境原因大致有三:一是由于再生铅企业规模盲目扩张,处置规模远超企业所在地区周边区域内废蓄电池的发生量;二是由于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体系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再生铅行业的建设;三是回收制度存在缺陷,由于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之间的交付和回收义务不明确,给非法回收商有钻空子的空间。

    据了解,众多企业反映非法回收废铅蓄电池已使得企业的生产几近“无米下锅”的地步。目前,“非法回收渠道掌控着全国废铅酸蓄电池60%的发生量,其中大部分流向了‘三无’企业。”上海铅酸蓄电池环保产业联盟秘书长吴小云无奈地说。

    最可怕的不是竞争,而是没有危机意识的恶性竞争。铅酸蓄电池行业从血铅事件开始,就被无数双眼睛紧紧盯上了,这个时候,整个行业的所有企业无疑都是一条绳上拴着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如果不及时改变铅酸蓄电池“地下工厂”横行的局面,环保整治的阶段性成果必将付之东流。只有当铅酸蓄电池行业的所有企业都能按照准入条件规范生产、有序回收、严格管理,铅蓄电池行业才能实现产业升级,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之路。

 

    政策为什么总是压制铅酸蓄电池的发展?

    铅酸蓄电池是忠诚的守护者,他服务于人类的工作和生活一百余年,如今它如一位皓首苍颜的老者,多年栉风沐雨,日渐苍老的机体早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他需要被照顾,被治愈,甚至是使用一些特殊的手段为其注入全新的基因,再次激活自身的能动性。政策,就是目前最好的良药。

    政策无非是鼓励扶持和整治规范。铅酸蓄电池处在各类新能源电池的激烈竞争之下,同时又被阻挡在污染的高墙内,此时政策的利好必定是既要鼓励,又少不了整顿治理。然而细数近年来关乎铅酸电池的各类政策后,却发觉铅酸蓄电池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殇一: 2 0 1 5 年3 月2 7 日, 工信部发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 以下简称《条件》),提高了汽车动力蓄电池的门槛,从而淘汰部分低端落后产能,规范电池市场秩序,确保行业龙头企业产能和规模的同时,鼓励在技术方面做更大的突破,将汽车动力用蓄电池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做到更好。然而该《条件》明确规定铅酸蓄电池不包括在内。在笔者看来,这一个“不包括”既暗示了国家对铅酸电池在汽车动力方面的不鼓励,更看到了铅酸蓄电池与节能电池之间的竞争完全变了味儿。

    殇二:财政部表示,自2015年2月1日起对电池、涂料征收进口环节消费税,对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免征消费税。而铅酸蓄电池却未能幸免,铅酸蓄电池消费税的正式征收日期是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2015年12月31日前对其缓征消费税。铅酸蓄电池征收4%的消费税,从政策的角度来看,铅酸蓄电池明显的“不受待见”。

    然而,近年来我国铅酸蓄电池企业因技术装备升级、加大环保设施投入等原因,企业利润已微乎其微,纯利润甚至仅有1.5%-3%左右。在本就微利的情况下征收电池消费税,这无疑是给铅酸蓄电池本就惨淡的日子又来了一次重击。加之铅酸蓄电池行业的主要污染源——非正规的小企业、小作坊,在经营过程中以大量偷漏税为手段,以赢得市场价格优势,使得电池消费税的征收,进一步挤压正规企业的生存空间,与小作坊相比,正规企业在价格上的竞争劣势,或将使得铅酸蓄电池行业演变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大量从业人员内心终日忐忑不安,不安于未来更加严峻的生存形式。

    殇三:5月18日上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表示,对节约能源车船,减半征收车船税;对使用新能源车船,免征车船税。免征车船税的新能源汽车是指纯电动商用车、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商用车。纯电动乘用车和燃料电池乘用车不属于车船税征税范围,对其不征车船税。然而,减免征车船税的使用新能源汽车(不含纯电动乘用车和燃料电池乘用车,下同)标准中指出:使用除铅酸电池以外的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是国家环保战略的一大重头戏,锂电池则是这一战略中的主角之一,甚至有业内人士预计未来锂电池将完全取代铅酸电池。然而从目前现状来看,铅酸蓄电池依然占据市场较大份额,国家的不鼓励与市场需求显得尤为不相称,这也让铅酸蓄电池的境况更加糟糕。

    就目前来看,铅酸蓄电池整体距离规范生产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当企业在进行环保大量资金投入,又得不到经济产出的尴尬境地时,多数企业已经转型或正在考虑中,只有少数大规模的正规企业依然信心满满。其中一位仍旧看好铅酸电池的从业人员表示,当前,唯GDP论英雄已成为过去式,政府主要职能也由热衷追逐经济指标转向以服务与监管等为重点,因此加强铅酸蓄电池行业的环保监督变成为了工作重点。而我们应该明确,政策的初衷势必是要整治铅酸蓄电池行业的乱象,例如污染、非法工厂大量滋生等。目前,国家整治力度也在加大,也许只是不见显著成效就无法放心去大力发展铅酸电池。因此企业面对环保的高投入一定不能动摇决心,理智的主动去治理比被动接受更可靠。

 

    环保投入:统计上从成本变为产出

    毋庸讳言,环保投入产出比一向很低,甚至只有投入而无产出,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公益和责任上。因此,在企业运行费用及生产成本构成上,环保合规企业要比那些环保不投入和少投入企业“吃亏”很多,造成竞争的不对等,干扰了市场价值体系,破坏了市场正常秩序。

    可见, 只有实现了铅酸蓄电池全行业的环保齐投共治,才能有效保障整个市场的规范有序和每个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国家政府的环保执法的公正和严格性,对营造市场良好的环境至关重要。

    当下,铅酸蓄电池企业资金普遍吃紧,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保的抉择异常艰难,然而面对国家在环保方面的监管力度和整治决心愈发强烈,企业认识到环保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势在必行。但这其中主动践行者少之又少,且不说自古以来中国人环保意识薄弱问题,单从经济角度考虑,这一方面的高成本、低产出就使得企业有吃了大亏的感觉,怨声载道。事实上,环保投入如果加以长远计算,就会发现这种“吃亏”只是短期的片面看法,本质上这种投入是一笔综合账、长远账。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国内的内需短时间内不可能成为非常大的一个动力,而外需因为受制于国际环境,依赖程度也很有限,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如果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刺激或者微刺激,只能从投资领域中来思考。投资就要考虑,钱投到哪里去?就目前国内状况来看,把钱投入到相对没有那么饱和的领域最为理想,例如污染环保治理。但在这一领域的投资成本变为产出的过程,十分复杂,需要进行统筹规划。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想在防范污染、修复环境等这些领域加大投资,需要一些创新和改变才可以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他提到:“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我们的一些统计架构上做一些改变呢?”比如美国把过去的R&D从成本变成了产出,也把一些电影,涉及到文化产业,变成产出。这对他有一些启发,“所谓什么东西是成本,什么东西是产出,就是你自己说了算的事情。如果成本从税收点扣除变成产出,治污染是产出,治环境方面有投入那是产出,直接就是产出,这种变化我觉得应该要发生。考虑到各地从政治领域,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指标都变了,我们政治考核可以变,GDP考核也是可以变的。”

    另外,这些领域要有商业可持续性,所谓商业可持续性,就是现行的税收、定价、收费这套体系应当改变了,过去一直拿在政府手里,但是现在应该放到市场上去。

    俗话说,大投入带来大产出。但对一些企业来说,在环保方面的支出,总是有点舍不得甚至不情愿。此时,眼界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铅酸电池企业只有33家,铅污染占了全国的1.5%,中国情况则大不相同。从长远来看,任何一个行业都将趋于绿色环保生产,否则必将被淘汰,这是一种必然。因此,目前铅酸电池的一轮又一轮动荡在所难免,只有借助政策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规划合理产能,进而促进行业龙头企业走上一条技术提升与产品升级的道路,才能推动铅酸蓄电池行业走的更稳、更好。

 

结语:

    铅酸蓄电池虽饱受环保压力, 但仍以超高的性价比占据着市场较大份额。相对于其它电池的“非幼即贵”特征,铅酸蓄电池以其良好的稳定性逐步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扎根生长。

    有需求,才有市场,而有了市场,更要考虑如何稳定市场,积极应对各种挑战。“锂电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铅酸电池企业来说,这将有利于促进产品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应在促进铅酸电池业务升级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环保号召,不断完善公司产业链,扩大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争做电池行业的新旗舰。

友情链接:

淄博火炬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
鲁ICP备17036098号-1
技术支持:山东网管家